您当前的位置 : 南湖新闻网>新闻中心>嘉兴要闻

“养老外卖”吃出幸福味

2024/03/28 来源: 作者:记者 王 忱 李晓钰

  摄影 王 忱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  去年,社区的老年食堂迎来了年轻人,成为热门话题之一。

  当越来越多的“活力老人”走进社区食堂,困难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同样引发更多关注。而其实在嘉兴,这份老年人的专属“外卖”已经早早启动,老年助餐服务也从去年开始成为嘉兴市民生实事之一,现在迎来全面铺开的阶段。

  近年来,嘉兴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,积极稳妥构建覆盖城乡、方便可及、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,就近解决老年人吃饭不便问题。去年,助餐配送村(社区)覆盖率达82.67%,日均配送约1.3万人次,助餐村(社区)覆盖率全省第二。

  不同于老年食堂比较固定的运营模式,老年助餐服务的模式更加多元化,在地域差异、人群分布以及现有市场资源的影响下,这份老年人的“外卖”如何能保证“又快又好”?这些不同模式有何利弊?老年助餐服务如何可持续发展?

  带着这些问题,我们进行了探访,听到了不同的回答。

  

  接力or闭环 怎么送?谁来送?都要因地制宜

  

  上午10点左右,光大百龄帮颐养中心的助餐负责人范国良带着一车子午餐,出现在南湖区新兴街道运南社区的助餐点,这已经是他当天的第二趟“送货”。停车,开后备箱,范国良端出一个大保温盒。紧接着,已经等在助餐点的社区配餐员们蜂拥而至,清点好送餐份数,迅速放到自己的电瓶车上,起身便出发送餐了。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。

  几乎在同一时间,在50公里外的海宁市袁花镇夹山村,全味食品有限公司的配送员董建华熟门熟路地走进村里的弄堂,从一扇小门进入96岁的孔志云老人家里,把一份一荤两素的盒饭送至他手里。寒暄几句后,董建华继续骑上他的“小三轮”,车上还有13份午餐等待他“送货上门”,他需要在11点前完成所有的配送任务。

  马不停蹄的送餐场景,每天都在嘉兴城市和农村的各处上演,模式却不尽相同。

  从社区老年食堂送出去的助老餐,是城区助老餐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老年食堂本身的标准化管理和团队化运营的基础上,这部分助餐服务是最常规且稳定的。

  与此同时,通过企业、商会、社会组织、乡贤参事会等主体运营的老年助餐服务,也正在进一步“蔓延”。依托不同地区的业态,各镇、街道也综合各种因素,在周边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——他们大多是拥有丰富经验的养老服务机构,或是成熟的本地餐饮企业,抑或是新兴的专业配送餐企业。不同主体的助餐模式也有不同之处,有层层接力,也有全套闭环。

  在城区,一些街道采用分别寻找餐品“供货源”和“骑手”的方式,合伙来送餐。光大百龄帮颐养中心是南湖区最大的助餐服务主体,这是一家以公建民营形式运营的普惠型养老机构,从2019年7月开始拓展老年助餐业务。每天上午8点半开始,从养老院食堂打包的饭菜会由助餐负责人范国良分两批送达市区5个街道的助餐点,接着由街道的送餐员将盒饭进一步分发到32个社区的600多位老人手中。社区的老人会提前一周,通过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线上点餐,每日送餐则由颐养中心与社区接力完成。

  秀洲区的新城街道则与嘉兴本土连锁餐饮品牌金小悦“联手”,创建具备“老年食堂+助老餐”双重功能的点位。每天,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,会直接从金小悦的新城街道长者餐厅领餐,再送往各个老人家中,吃的是和金小悦堂食一样的本帮菜。

  在乡镇,由于村与村、户与户的距离较远,由配送餐企业全程负责的闭环模式则更受青睐。海宁就引入3家集体配送餐企业,包括一米食品有限公司、诚辉食品有限公司、全味食品有限公司,参与到老年助餐服务中,统一对全市8个镇(街道)集中配送,实现制作加工、配送上门、食品监管全过程闭环,助餐规模居嘉兴市首位。

  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40家社区老年食堂、93家社会餐饮企业(含养老机构)和55家镇(街道)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助餐服务,1082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设置助餐点(农村占比为60%),为老人提供集中就餐和上门送餐服务。

  

  暖胃+暖心 保质保量之外,助餐服务还需要什么?

  孔志云拿到他的午饭时,正一个人在屋子里看电视。听到配送员董建华熟悉的声音,他颤颤巍巍地走出来,打开还温热的环保饭盒,满意地点头说道:“今天有大鸡腿,好好好!”孔志云家住海宁袁花镇夹山村,吃助老餐已6年了。“2018年刚有居家养老服务的时候,我就开始订了。”而在此之前,方便面和速冻饺子是他最常吃的午餐。“4块钱,好吃又便宜,很好嘞!而且米饭这么多,完全吃得饱!”

  当我们回归老年助餐服务的初衷,一份助老餐应该满足什么基本要求?

  安全、温热、优惠是最重要的3个关键词。

  在全味食品有限公司的后厨,我们看到老人们“舌尖上的安全”是如何被守护的。操作间内人员着装规范,地面干净、环境整洁。“我们严格控制油、盐、糖的用量,同时尽量避免含有过多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食物和高钠食物。”全味食品负责人谭晓晖说,考虑到老人们在牙口、肠胃等各方面都有所退化,菜品多采用炖、煮、蒸、清炒等烹调方式制作,细软易消化,保证老年人吃得健康。

  目前,全味食品已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覆盖食品生产、配送等各环节的安全监管机制,运用5G智慧食安工业物联平台,对食材从进货到出货全方位监控,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。同时,全味食品也采用统一的保温餐盒,并采用轮替的方式来更换餐盒,这也保证老人拿到手的饭菜保持温热。

  在价格方面,老人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。现在嘉兴市70周岁以上的老人花4元就能买到送上门的“一荤一素”,一荤两素也只要6元左右,这是普惠价格和政策补贴的共同结果。

  “目前,嘉兴市老年助餐服务实施分类补贴政策,根据老年人经济困难程度、失能等级等情况,对享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给予差异化补贴,分为特惠对象和普惠对象两类。”嘉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普惠对象即本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,享受9至15元的公益套餐价格;特惠对象主要包括高龄、失能失智、空巢、重残等特殊困难老人,在公益价基础上给予每人每餐3至5元补贴。“其实,嘉兴市本级已经实现了助餐补贴政策标准统一,特惠对象老人每餐都能享受5元的价格补贴。”相关负责人补充说道。数据显示,近3年,嘉兴市老年助餐服务累计投入资金2885万元,2023年全市超400万人次享受助餐服务。

  当我们接着问,一份助老餐如何让老人更满意,答案变得多元起来。

  菜品种类升级,特色口味惊喜,送餐主体各出奇招。颐养中心推出菜品“南货北调”,让长者体验南北地域美食;专业配送餐机构主打ABC三类套餐,一周菜单不重样;连锁餐饮则以“最了解本地口味的清爽家常菜”,抓住老人的心。尽管不同主体之间现有资源不同,对于“优”的解法也不同,但共同的目标都是让老人吃得安心,也吃得开心。

  令人意外的是,老年助餐服务不仅解决特殊老年人就餐的实际困难,也承担了更多功能。前年,海宁海洲街道助餐员在送餐时,遇到独居老人家中失火,他第一时间拨打119,阻止了一场意外的发生。“老人其实很期盼送餐员的到来,这不仅仅是一顿饭,可能还是他们一天中唯一与人对话的机会。”谭晓晖告诉记者,配餐员作为最直接接触老人的人,发现老人的紧急情况案例比比皆是,在大多数时候,配餐员的寒暄问候也成为一种关怀。

  在某种意义上,老年助餐服务不仅暖胃,还能暖心。

  

  公益+市场 助餐服务如何持续输出

  在光大百龄帮颐养中心,院长赵双玲一边监督工作人员打包菜品,一边跟记者算了一笔账。“一顿餐,菜品成本、人工成本、打包成本再加上运输成本,10元的售价几乎只能兜底,何况有时候菜价还有浮动,我们做这个业务只能走薄利多销的路线。”赵双玲又回忆起疫情期间的困难状况,“那时候猪肉价格飞涨,但我们菜品依然要保证送出,压力太大了,还好挺过来了。”在送餐第3年,百龄帮的送餐份数达到400份,总收支基本平衡。

  当助餐服务全面铺开,对于“可持续”的担忧接踵而至。

  “助老餐赚钱吗?”“如果要送更多餐,能经营下去吗?”“如果补贴变少,会如何应对呢?”

  面对如此现实的提问,大部分背靠企业的配餐主体还是波澜不惊的,这背后是已经积累的客户群和自身具备的市场优势给的双重底气。

  “助餐部分的业务对我们来说,不亏也不赚,属于服务社会的公益性项目。”金小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在金小悦本身的经营体量支撑下,新增的老年助餐服务对他们的压力并不大,可以作为一项公益性质业务来长期拓展。

  为老助餐的公益属性,意味着运营主体必须具备其他业务,才能应对这一项目的风险。即便是以配餐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全味食品有限公司,也同样拓展了为企业配餐的业务,这成为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。

  这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,对老年助餐服务也产生了一些限制。对于企业来说,当经济利益被纳入整体考量中,体量、范围、成本等因素成为无法避开的话题。“我们现在主要服务的是袁花镇周边的村落,再远一点就有些吃力,毕竟得保证质量。”已经开了两家助餐企业的谭晓晖,谈及是否会拓展业务惠及更多老人时,表现出力不从心。赵双玲有着同样的无奈:“600份,已经是我们接近极限的体量。”

  尽管市场化存在一定局限性,但这依然是老年助餐服务发展的趋势,也是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运作的必经之路。嘉兴相关部门也在政策上正确引导,吸引第三方餐饮机构参与数字化惠老助餐服务,形成“县(市、区)+镇+村”多元、多层级的惠老助餐服务环境,拓宽“公益+市场”服务范围。

  在“为老助餐”之外,我们似乎也可以在“暖心”的附加属性上,看到更多居家养老服务的可能性。目前,很多城市社区送餐上门的配餐员是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,他们本身就具备专业的养老技能,能做的不仅是送一份饭这么简单。

  在南湖区枫杨社区送餐的邬琴,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员工了,对于送餐上门服务,她也提出可以赋予其更多价值。“虽然说我们现在送餐风风火火,但其实每次与老人见面都可以关怀一下,比如对一些有慢性病老人的定期问询,配合每日的送餐服务就很合适。”

  收到午餐时,家住枫杨社区的胡迪人奶奶指着桌子上一枝插在瓶子里的玫瑰,兴奋地告诉记者,这是妇女节社区活动送给老人的礼物。也许,我们在做老年服务的时候应该意识到,独居老人的需求,不仅是吃上一份暖胃的便利餐,还可能是一枝让人暖心的玫瑰。

  

  老年助餐服务的遍地开花,是普及居家养老的重要一环。

  从一纸政策到落地施行,不同地区、不同主体根据现实情况,找准定位,探索模式,纷纷为老人送上一份保质保量的“外卖”。

  当普惠性与市场化相融合,如何让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,是一道必答题。这不能都由政府“包圆”,也不能任由市场“发挥”;既要解决所有特殊老人的困难,同时又得防止过度福利化。因此,“精准”成为一个关键词,而“精准”的背后缺不了政府引导,也缺不了市场调节。

  以政府之脑,借市场之手,必定可以织出一张细密的社会养老之网。

  

  “嘉一度 加1°,让新闻态度丈量新闻深度”


南湖新闻

更多

焦点图

镇街部门

更多

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

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,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

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: 浙新办[2008]16号 浙ICP备2022031071号

网站介绍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方式 | 法律声明